首页 知识科普文章正文

关于湖北的历史知识点

知识科普 2025年05月05日 07:02 63 admin

网上有关“关于湖北的历史知识点”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关于湖北的历史知识点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一、襄阳的由来

襄阳这个名字来源于南北朝时期的地理名著《水经注》中的记载:城在襄水之阳,故曰襄阳也。古人以水的北面为阳,襄阳因为在襄水的北面,所以称为襄阳。根据襄阳县志的记载,襄阳这个名字最早出现在西汉初年,《后汉书》郡国四中也有明确记载,指明襄阳县归属于南郡,其地有阿头山。

但襄阳这个地方在历史上出现的时间最早是在春秋时期,只不过当时不叫襄阳罢了,春秋时期,今天的襄阳地区有一个小封国,名字叫邓国,在公元前678年被楚国灭亡,随后楚文王封自己的公子到邓陵,也就是邓城,这个地方就是在今天湖北省襄阳市樊城北约6公里处团山镇邓城村。

襄阳古城墙

楚国最早是发源于丹阳,也就是今天河南省的淅川县,随后楚国不断向外扩张,到公元前689年,楚文王迁都郢都,也就是今天湖北省荆州市纪南城,楚国想要从丹阳迁到郢,襄阳是必经之路,楚国迁都时,邓国已经很弱小了,迁都完成20年后,楚国才灭亡邓国,襄阳地区直接归属楚国。

襄阳在春秋战国时期是楚国北进与秦国南下的必经之路,据《竹书纪年》西周昭王曾经二次攻伐楚地,第二次攻伐楚国天子六军全军覆没,就连周昭王也在汉水边丢了性命,周朝当时的都城是镐京,伐楚必经襄阳地区,很可能周昭王及天子六军就是覆没在襄阳地区。

二、华夏第一城池

襄阳之所以被称为华夏第一城池的原因就是因为襄阳特独的地理位置,看待襄阳的位置一定要从整个中国地图来看,整个华夏被黄河与长江分割成四个部分:黄河以北、黄河以南、长江以北、长江以南,襄阳就在南北交界线上,在黄河以南与长江以北的交界线处。

华夏第一城池

如果以华夏传统的势力范围来看,比如秦汉初期,从最西边的陇西郡到最东边的大海自西向东延绵了四千多里,这就是中国传统的南北分界线,从秦岭到淮河一线,而襄阳正好就在分界线的最中间位置,从秦岭到淮河这一条线,如果是北方南下,或者南方北上,主要有三个大的交通线。

1、从关中经秦岭南下汉中这一条线,这是西线。

2、从中原经襄阳南下江汉平原这一条线,这是中线。

3、从江淮平原南下江东(江浙沪)这一条线,这是东线。

三条线中,最东边的八百里秦岭那是非常难走的,无论是战争还是普通的交流,所谓的蜀道难、难于上青天,一部分就是指这里,这里山高谷深,悬崖峭壁,大部分地方连路都没有,即使放到现在,仍然如此,有机会可以去走一走从关中经秦岭南下汉中的路,在冷兵器时代更是难走。

最西边的江淮一带,在古代历来就是水网密布,江河纵横的地区,北方人要南下,就得熟悉坐船,这里有大量的水网,不适合大规格骑兵作战,而且最重要的是要跨越淮河和长江这样的天险,古代可没有桥,要想越过长江,就得坐船,如果是战争就得发展水军,相对来说,北方人要跨过长江是非常艰难的。

看来看去,只有中间的襄阳算是可以直接经陆路直达南方的江汉平原唯一的选择,从中原地区经南阳盆地,到达襄阳,只要渡过汉水,就能直接南下荆州,只要通过襄阳就是一马平川,骑兵都能通行,汉水可不像长江,比长江窄多了,渡过汉水的难度远小于长江,襄阳是北方人南下最好的通道,没有之一,当时的云梦泽地区,也就是今天武汉地区自然条件更加恶劣,大片的沼泽地,根本不适合行军与行走,只有襄阳地区像一条狭窄的谷地一样连接了南方与北方。

襄阳位置简易示意图

襄阳的北边是南阳盆地,到南阳约300里路,再往北就是古都洛阳,襄阳到洛阳约700里,襄阳的西北方向是武关,经这里可以直达13朝古都西安,襄阳到西安约1000里,襄阳的西边是荆山和武当山,襄阳的东边是大洪山、桐柏山、大别山,襄阳的东北是许昌,到许昌约620里,襄阳的东南边是武汉,到武汉约700里,襄阳的南边是广宽的江汉平原,首先到达的是荆门市,襄阳到荆门约260里,再南边是荆州,襄阳到荆州约400里,襄阳的西南边是宜昌,到宜昌约500里。

襄阳就卡在南阳盆地的正中间位置,南上北下统统要经过襄阳,自华夏民族的生存地及经济重心扩展到长江流域之后,襄阳的地位越显得重要。比如三国时期,襄阳所在的荆州是三国争夺的焦点,关羽北伐襄樊这里就是主战场,关羽在这里水淹七军,擒于禁,斩庞德,威震华夏,吓得曹操要迁都的根本原因就是:关羽只要拿下襄阳,就打开了通往中原的大门,只要大门洞开,曹操的中原地区将永无宁日,许昌和洛阳都将处于关羽的控制之下。

襄阳

还有蒙古攻打南宋的战争,正因为襄阳是北方南下的重中之重,所以也成为南宋防守的重中之重,和蒙古进攻的重中之重,骁勇善战的蒙古人发动襄樊之占攻打南宋,打了六年才拿下城池,襄阳一失,元军长驱直下,南宋随即灭亡,可见襄阳作为华夏第一城池的重要性,得襄阳则南方保,失襄阳则江汉失。

三、三国文化:隆中对与三顾茅庐

襄阳也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有2800多年的历史,最有名的还是三国文化,东汉末年的荆州牧从公元190年上任开始,就把襄阳作为荆州的治所,直到公元208年曹操南下,刘琮投降,之后襄阳就成为曹操控制的地盘,直到三国归晋,一直是魏国控制。

历史上著名的隆中对和三顾茅庐也发生在这里,由于北方战乱,襄阳作为荆州的政治中心,接收了很多来自北方的名士,比如诸葛亮曾隐居在这里,还有徐庶、庞德公、司马徽、王粲都曾客居在襄阳地区,刘备在这里三顾茅庐才见到诸葛亮,诸葛亮在襄阳隆中为刘备提出了夺取天下的大战略,直到今天,这里还有古隆中风景区,有着浓浓的三国文化气息。

襄阳在湖北省的位置

四、七省通衢

通衢指的是四通八达的路,七省通衢指的就是这里有通往七个省的四通八达的路,襄阳市地处湖北省西北部,靠近河南省的位置,北边就是河南省,西北是陕西省,东边是安徽省和江西省,南边是湖南省,西边是四川省,再加上湖北省,就是七省通衢了,用一句话形容就是:西接川陕、东临江汉、南通湘粤、北达中原。

襄阳是湖北省除武汉市之外最大,也最重要的交通枢纽,水路有汉水直通长江到达武汉,公里有南北和东西大动脉,铁路同样如此,形成一个交通十字网,襄阳在湖北省就是仅次于武汉的小十字交通网,地理位置非常重要。

湖北的历史故事

武汉历史悠久,早在距今8000年-6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早、中期,先民们就在这水网之域繁衍生息,用石制器具拓现远古文明。在黄陂区盘龙湖畔的盘龙城,筑于商代,距今约有3500年的历史。东汉末年,江北先后称曲阳县、沌阳县、汉津县、汉阳县(606年),江南先后称汝南县、江夏县(589年)。自汉开始经南北朝至元、明,武汉成为水陆交通枢纽,商贾辐辏。明代中期成化年间,由汉阳龟山之南入江的汉水主道改由山北入江,由此而形成汉口新镇,奠定了武汉三镇的地理基础。明末清初,汉口以商业大镇卓立华中,与北京、苏州、佛州并称“天下四聚”,又与朱仙镇、景德镇、佛山镇同称天下“四大名镇”,成为“楚中第一繁盛处”。清康熙四年(1665年),清政府在汉阳门外白鳝庙下设“常关”,征收国内商货通过税。清咸丰七年(1857年),湖广总督官文又分设宗关(今汉口上茶庵)、汉关(今汉口下茶庵)等10个征税关卡。1858年《天津条约》签订后,汉口被辟为对外通商口岸。1861年3月,汉口正式对外开埠。汉口对外开放后,湖广总督官文上奏清政府于1862年元月1日设立江汉关,并于次年正式征收关税。光绪二十五年 (1899年)分汉水以北地置夏口厅,治所即今汉口。至此,汉口与汉阳城区、武昌城区统称“三镇”。1889年,张之洞出任湖广总督后,在汉施行洋务“新政”,兴办工厂和学校,编练新军,民族工业乘势得到发展,为武汉近代工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使武汉成为中国近代工业的发祥地之一。

1911年10月10日,资产阶级领导的辛亥革命在武汉爆发,建立了湖北军政府,推翻了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1926年12月,国民政府迁都武汉。1927年元月,汉口、武昌合并为武汉市,划为京兆区。1949年5月16日,武汉解放,武汉市正式建置。三镇合并建制为中央直辖市。1954年6月改为湖北省辖的省会城市,1984年5月被中共中央、国务院批准为经济体制综合改革试点城市、计划单列市。1986年12月被国务院命名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1992年7月被国务院批准为对外开放城市,2007年12月经国务院同意,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文批准设立武汉城市圈(位于湖北东部,以武汉为龙头,由周边黄石、鄂州、黄冈、孝感、咸宁、仙桃、潜江、天门等9个城市组成,土地面积5.78万平方千米,人口3123万人,国民生产总值占湖北国民生产总值总量的61%,武汉城市圈集中了湖北工农业、交通建设、文化教育的精华部分)为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实验区。2010年1月,国务院《关于同意支持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批复》,使东湖新技术开发区成为继中关村后中国第二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也是中部地区首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2010年11月,国务院批准同意武汉吴家山经济开发区升级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至此,武汉市正式形成了三大国家级经济开发区,三镇鼎足开发的局面。2013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武汉吴家山经济技术开发区更名为武汉临空港经济技术开发区。

湖北黄鹤楼的历史故事

从前有位姓辛的人,卖酒为业。有一天,来了一位身材魁伟,但衣着褴褛的客人,神色从容地问辛氏:“可以给我一杯酒喝吗?”辛氏不因对方衣着褴褛而有所怠慢,急忙盛了一大杯酒奉上。

如此过了半年,辛氏并不因为这位客人付不出酒钱而显露厌倦的神色,依然每天请这位客人喝酒。有一天客人告诉辛氏说:“我欠了你很多酒钱,没有办法还你。”于是从篮子里拿出橘子皮,画了一只鹤在墙上,因为橘皮是**的,所画鹤也呈**。

座中人只要拍手歌唱,墙上的黄鹤便会随着歌声,合着节拍,蹁跹起舞,酒店里的客人看到这种奇妙的事都付钱观赏。

如此过了十年多,辛氏累积了很多财富。有一天那位衣着褴褛的客人又飘然来到酒店,辛氏上前致谢说,我愿意供养您,满足您的一切需求。

客人笑着回答说:我哪里是为了这个而来呢?接着便取出笛子吹了几首曲子,没多久,只见朵朵白云自空而下,画上的黄鹤随着白云飞到客人面前,客人便跨上鹤背,乘着白云飞上天去了。

辛氏为了感谢及纪念这位客人,便用十年赚下的银两在黄鹄矶上修建了一座楼阁。起初人们称之为“辛氏楼”。后来便称为“黄鹤楼”。

扩展资料:

湖北的美丽景色

全省有武汉、荆州、襄阳、随州、钟祥等5个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屈原出生的秭归县;被誉为“东方第八大奇迹”的曾侯乙编钟;铜绿山古矿冶遗址和越王勾践剑、商代的盘龙城。

湖北省蕲春县是明代伟大医学家李时珍的故里、武当山的道教建筑群及武术、汉文化代表的王昭君故里以其独特的文化内涵著称于世。全省还有以荆州古城、蒲圻赤壁、襄阳古隆中、当阳长坂坡为代表的三国文化。

武当山古建筑群,位于湖北省十堰武当山风景区内,始建于唐贞观年间(627年—649年),宋、元时进行规模建筑。明成祖朱棣将武当山道场辟为皇室家庙,永乐历时12年,建成8宫、2观、36个庵堂、72岩庙等33组建筑群,总建筑面积达160万平方米。

明嘉靖年间又大规模维修和扩建。武当山古建筑群现存较完好的古建筑129处,建筑面积5万平方米,占地面积100多万平方米,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4年,武当山古建筑群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百度百科-湖北

百度百科-黄鹤楼

关于“关于湖北的历史知识点”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发表评论

湖美说sitemap1 sitemap2 sitemap3 sitemap4 sitemap5 sitemap6 sitemap7 sitemap8 sitemap9 sitemap10 sitemap11 sitemap12 sitemap13 sitemap14 sitemap15 sitemap16 sitemap17 sitemap18 sitemap19 sitemap20 sitemap21 sitemap22 sitemap23 sitemap24 sitemap25 sitemap26 sitemap27 sitemap28 sitemap29 sitemap30 sitemap31 sitemap32 sitemap33 sitemap34 sitemap35 sitemap36 sitemap37 sitemap38 sitemap39 sitemap40 sitemap41 sitemap42 sitemap43 sitemap44 sitemap45 sitemap46 sitemap47 sitemap48 sitemap49 sitemap50 sitemap51 sitemap52 sitemap53 sitemap54 sitemap55 sitemap56 sitemap57 sitemap58 sitemap59 sitemap60 sitemap61 sitemap62 sitemap63 sitemap64 sitemap65 sitemap66 sitemap67 sitemap68 sitemap69 sitemap70 sitemap71 sitemap72 sitemap73 sitemap74 sitemap75 sitemap76 sitemap77 sitemap78 sitemap79 sitemap80 sitemap81 sitemap82 sitemap83 sitemap84 sitemap85 sitemap86 sitemap87 sitemap88 sitemap89 sitemap90 sitemap91 sitemap92 sitemap93 sitemap94 sitemap95 sitemap96 sitemap97 sitemap98 sitemap99 sitemap100 sitemap101 sitemap102 sitemap103 sitemap104 sitemap105 sitemap106 sitemap107 sitemap108 sitemap109 sitemap110 sitemap111 sitemap112 sitemap113 sitemap114 sitemap115 sitemap116 sitemap117 sitemap118 sitemap119 sitemap120 sitemap121 sitemap122 sitemap123 sitemap124 sitemap125 sitemap126 sitemap127 sitemap128 sitemap129 sitemap130 sitemap131 sitemap132 sitemap133 sitemap134 sitemap135 sitemap136 sitemap137 sitemap138 sitemap139 sitemap140 sitemap141 sitemap142 sitemap143 sitemap144 sitemap145 sitemap146 sitemap147 sitemap148 sitemap149 sitemap150 sitemap151 sitemap152 sitemap153 sitemap154 sitemap155 sitemap156 sitemap157 sitemap158 sitemap159 sitemap160 sitemap161 备案号:豫ICP备2023000096号-3